3分钟前 香港亲水处理方法来电咨询 苏州贝蒂克生物[贝蒂克生物ec17097]内容:
亲疏水处理改变材料表面接触角度,实现不同应用需求。表面亲水处理常被用在采血、样本自驱动、样本观测等液体流动类产品,使用时可起到辅助液体均匀流动的作用,从而提高产品检测准确率。疏水表面则多用于加样针、微流道芯片、微坑阵列产品等等。
1.接触角小可达8° ,大可达150°
2.聚合物、玻璃、金属、硅等多种基材均可处理
3.多种亲、疏水修饰涂层,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表面处理需求
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DMS,其表面引入了亲水性质的-OH基团,并代替了-CH基团,从而使PDMS表面表现出极强的亲水性质。同样,由于硅基底通过处理,表面含有大量Si-O键,在氧等离子体处理的过程中,Si-O键被打断,从而在表面形成大量的si悬挂键,通过吸收空气中-OH,形成了Si-OH键。将处理后的PDMS与硅表面相贴合,两表面的Si-OH之间发生如下反应:2Si-OH⑧Si-O-Si+2H2O。在硅基底与PDMS之间形成了牢固的Si-O键结合,从而完成了二者间不可逆键合。
【亲疏水性】
历,罗马的Pliny the Elder(老普林尼)在《Natural History》中记载了“when oil is poured onto water, it stills the waves.””oil” should be olive oil. 1773年,Benjamin Franklin次书面记载了他验证此说法所进行的实验。1890年,Rayleigh(瑞利)重复了Franklin的实验,他认为形成的是单层油膜,基于此,计算出了原子的厚度。
从这里就体现出来了oil differ with water这个事实,oil即为疏水。跟溶解度,还不是完全等同,比如NaCl溶液,就不用亲疏水性来解释。
生物化学中的许多非共价相互作用是以亲疏水性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比如lipid构成的细胞膜。特别是,表面活性剂,主要就是靠亲疏水性来解释的。蛋白质含有许多nonpolar groups,这是蛋白保持结构的主要原因。
1954年,Kauzmann首先提出了“hydrophobic bonding”的概念。重要的是疏水相互作用,而不是亲水,从概念的革命上来说,后者是前者衍生出来的。
但在表面研究方面,似乎亲疏水是同样地位的,亲水表面水滴铺开,疏水表面水滴收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