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已是夏末,然而满塘的荷花仍旧不分季节的娉婷着身姿,宛在水中心
我爱好荷,爱好它的静婉,爱好它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那么轻轻的把一怀苦衷浅浅的开放
70、一个人的心原是世界上最寂寞的地方,每个人都渴望被爱,如果没有爱别人,则没有人会被爱
印象最深的是有年初夏学校组织浇树,当时校院内有片不大的小树林,好像是学校育的树苗吧,让我们用水桶到几百米远的坑塘里抬水来浇
各个班的学生自显身手,一人提的,两人抬的,你来我往,好不热闹,那热火朝天的场面像是在搞什么大会战,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在我们班不知谁提议联合抬水,就是用木棍将七八个水桶串起来,十几个人一起抬,并喊着嘹亮的号子,那阵势煞是激昂慷慨,简直不是在劳动,而是在完成一项神圣的某种仪式,大家兴高采烈到极点,引来同学们的一片羡慕与效仿
军 小军是老家一个异姓兄弟的名字,这名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很有时尚色彩
在我们那个不到千人的村子,叫这个名字的不下十余个,离开老家十余年了,其他的已无印象,唯独记住这个异姓兄弟
在我的记忆之中,小军的童年是在跌不完的跟头和小伙伴们恶作剧般的欺负中度过的
小军刚出生不久,便得了一种怪病,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偏僻乡下,所幸他的父亲是个赤脚医生,总算保住了他一条命,可由此落下的后遗症,却改变了他一生
这场病后,小军从此就不会说话,全身得了软骨症,脖子是软的,胳膊是软的,十个手指伸不直,脸上的五官扭曲得变了形
头在脖子上永远是前后左右地歪着,走路离不开墙,一离开墙,像在碎玻璃中跳芭蕾,接二连三地跌跟头,摔得脸上没有一块儿完好的皮肤
每当他跌倒的时候,身边总是招来一帮“淘气鬼”,用手拽他,用树枝戳他,编出恶毒的歌谣奚落他
每每至此,小军既站不起也跑不动,像一头困兽,嘴里吐出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声音,红着双眼狠狠地咬着自己的衣袖,把里面的棉絮一缕一缕撕出来…… 开始知道小军学医,是我十多年前生病的那个春节
那年春节,我从县城回家过年,未料想,一到家就发起高烧
母亲让妹妹出去给我买感冒药,妹妹回来后不久,小军来了,身上沾满了一片片冰雪
进门后,边呜哩哇拉地喊着,边把几元零钱扔在炕上
我正诧异,小军已摇晃着走到我跟前,先是伸出蜷曲的右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又用手按在我的手腕上号了一会儿脉,然后跌跌撞撞地出了门
见我迷惑不解,母亲告诉我,刚才妹妹买的感冒药,是从小军那里拿来的,炕上的钱,是小军找给的零头,当时妹妹不要,他就送回来了
母亲接着告诉我,小军当赤脚医生的父亲已于两年前去世,父亲去世后,因一家人都不懂医道,他的两个哥哥曾商量着把诊所变卖掉,可小军说什么都不肯,后来,小军便接手了父亲的诊所
起初,衬里人是不敢让小军看病的,对他开的药也不敢吃,有了病往往到外村去看
可小军只要知道谁家有病人,就跌着跟头登门去看
时间一长,村里人发现小军不仅看病和外村医生一样准,而且药价要低得多
更让村里人感动的是,凡是在小军这里挂了号的病人,病一天好不了,小军就一天天去探望,尽管他一路上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尽管有时天上下着雨、飘着雪
村里人渐渐信任了小军,也同情起他的不幸,去他那里买药,往往不让找零,可每次买药的人刚回到家,小军也跌着跟头把找的零钱送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我挣扎着起了床,决心去看看小军
因为听了母亲的介绍,我想我如果不去,小军肯定会来的,那天外面下了很大的雪,怎忍心再让他来看我呢?可我还是迟了
走到半路,就碰到小军正扶着墙艰难地挪动着向我走来,身上的雪与墙上的土已经化成了泥
我赶紧把他扶回了诊所
那是一间窄小的西厢房,迎门是一张老式的木桌,木桌的后面是一排中药橱,左面是西药柜,橱柜洁净得一尘不染,药品码放得整整齐齐
落座后,我们的“谈话”一半是用笔来完成的
他用一支铅笔吃力地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详细询问我的病情,有时身子一歪或者手一抖动,字写走了笔,怕我看不清,他就勾掉,再一笔一划重新写好,有几次,我的眼泪都快忍不住了
“谈话”结束了,临别前,我趁他不注意,将身上的5
门外的树叶还来不及变黄,便三三两两地相携着离开了枝头
它们在风中翩跹起舞,以一个优美的姿势完成了最后的一次谢幕
水稻大部分已收割,被捆成小捆儿,再规规矩矩、相亲相爱地码成一个一个的小圆垛,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稻田里,像一个个大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