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这是写景诗
小诗犹如一幅江天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那时侯,父亲看到了他的船
也就在那一天,我和父亲一起来到了河边
一条残破的木船,四周的茅草支棱着,干硬,焦黄,甚至有些苍老,冷风摇摆在上面,一点点的呜咽
父亲站在离船约有两米的土堆上,眼睛痴呆,风吹起他陈旧的棉夹袄,一直么过了很久
然后,他抬起树皮一样干瘪的手,指着干枯的河床,说:水从来没有露出过这么宽阔的地方,野生的鱼曾是这里最得意的水族
我们在河水涨满的季节出船
那真是一个白色的水面,太阳铺天盖地照着,象没有边际的镜子,细碎的光连成了一个巨大的整体,起伏、跳跃……
/> 又是星期天
朋友C邀约去爬山
一路的桃花,梨花,红红白白,渲染着早春不温不火的心情
天空飘过薄薄的云层,阳光若有似无
满山幼松
山风中闪动着叶片的白杨树、栎树和水冬瓜树
树林间一块一块瘌痢头似的新垦坡地
坡地上成群结队的桃树、梨树
桃树梨树间泛着青色的麦子和蚕豆
左手边是一道深箐边的山坡,突出了天空的蓝
阳光下的大山里有很多影子:树的影子,云的影子,风的影子,飞鸟的影子
在忽明忽暗的山路上,渐渐地,我们走进了大山
山在城市西南,属哀牢山脉,与苍山仅一河之隔
却不如苍山有名,一提大理,人们嘴里都是“苍山洱海!苍山洱海!”,很少有人说起哀牢山
其实从历史的眼光看,哀牢山似乎更有名气
因为,南诏始祖就是从哀牢山起家,并逐渐向洱海边靠拢的
苍山以南的这些山岭,可以说得上是南诏的发祥地
一个月前,我也曾在明亮的阳光下深入到这里,与朋友D面对电视台记者的摄像机侃侃而谈
这是2月中旬“两会”即将召开前夕,D写了一份反映城市近郊山林近年被来自四川、贵州和云南昭通、宣威的二十多户外来者毁林种植的提案,敏感的电视记者便盯上了他,要搞一个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写提案的专题节目
D邀约我同行,我自然义不容辞参加了这一次“深入”
记得我们在阵阵犬吠声中采访了一个来自宣威县普立乡的农民夏本贵,他说他到这里种了三季庄稼,余了两个牲口,山林是向山脚的农民承包来的,已挂果的果林就交点承包费,不挂果的山地就自种自收自吃
说话间,他的身后站着他衣服襤褛蓬首垢面的妻子,有些脏兮兮但却漂亮的女儿
紧接着被火烟熏得发黑的房子里还钻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夏本贵说:“这是我的岳母,老家呆不下去了,来这过完春节,就不想走了
”他的话触动了我的心,让我的心情瞬间变得复杂
这次“深入”从空间意义上讲,“入”得其实并不算“深”
采访完夏本贵,本想继续领着记者沿着山坡往上走,去看一看那些被成片伐倒的松林和被圈住的山地,但气喘吁吁的电视台记者却见好就收,连说可以了,不必再往上走了,让D事后对我说深深感到对不住“深入调研写提案”这几个字
但转念一想,早在一年前我和D就来过这里,在不远处向一户垦荒者讨过水喝
身为环保工程师的D在对原生林的被毁痛心疾首之余,一年后把他的痛心疾首变成了一份提案
从时间上讲也可以算得上是“深入”了
继续向上深入
山路突然变窄,再次进入山的阴影
一大篮有红有粉的杜鹃花突然从头顶缓缓压了下来,接着便看到一对被背绳勒得鼓胀胀的奶包
之后又是一串背着杜鹃的彝族女人,其中还有几个未成年的十多岁的孩子
这些穿着花花绿绿衣裳的彝族女人,本地人习惯叫她们“者摩人”,其实这样的叫法不过是以偏概全罢了,者摩只不过是哀牢山里一个以白族为主的村寨
据史书记载,这些哀牢彝人的始祖,是一个名叫沙壹的生殖力很强的女人
她到水里捕鱼,触到一根沉木而受孕,竟生下十个儿子
那沉木后来化身为龙,对她说:“我是你儿子的父亲
”按照传说,这些山里彝家人自然就是龙的后代
洱海边有一尊沙壹的雕塑,那健硕的体态和鼓胀的奶包常使我想起这些山里女人
一路上,又遇到几起这样的者摩女人
有一个还牵着一只狗
同行中有人尖声尖气唱起了“阿小妹,弦子弹到你门前”,她就赶紧低下头,很害羞地从我们身边急急走过
稍能记事,这些者摩女人便进入了我的视野
她们经常背着栗柴、木炭和板栗、核桃,出现在城市街头
后来城里时兴养花,她们又背着一筐一箩山基土到城里出售
再后来就干起了挖杜鹃花、兰花到城里卖的活路
城里的人,大多以看花鸟一样的眼光看她们,我的一个搞美术的朋友就以画者摩女人出了名
但城里人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艰辛,她们从大山深处挖来的一大筐杜鹃,有时还换不回一小袋米,有时天气晚了卖不掉,就只能央求过路的好心人:“随便给个价吧,我们要赶回山里!”
应该值得骄傲的是,在那个山沟沟里的小乡镇上,我们家还是当时独一无二的双职工家庭呢,那时双职工家庭,真可以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父亲是这个小乡镇的中学校长,母亲在小学里教书
父亲知道政策要活了,便冒出了开荒种地的想法
记得那是横断山脉里初春季节,云贵高原上的阳光,懒洋洋地将群山浸染得格外的艳丽和夺目,苏醒过来的树木们生机昂然
星期天,父亲突然说:“阿文
我俩父子上山里去,找块荒地
”我知道这是父亲早就预谋好的,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实现而已
因为一方面的确吃长饭的我们,需要补充粮食;另一方面他看到周围的孩子都出生在农村,只有我们吃皇粮,在那里娇贵地供着,生怕我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如果有块荒地,既可以解决我们眼前的困难,还能消除我们的傲气,锻炼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的自立意识,这真是双赢的大好事啊!这些深邃道理,只有现在回想起来,才领悟出父亲当时的真实意图的
可那时开荒种地苦不住的时候,心里还暗暗责怪父亲的多事和残忍
6、小时候,妈妈常给我喝一种洋咖啡,长大了才知道那是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