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须要努力去探求恋情,情谊,中年人不必
暮年人的人命走到极端,会担忧遗失亲情,恋情,情谊,中年人也不必
中年人仍旧具有了婚姻,亲情,情谊的普通,只有好好筹备,便不妨快乐终身
母亲在麦子成熟的季节总会坐立不安,在麦子开花和叫嚷的日子里,在收割机轰鸣着开过原野和道路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得到她的忧郁
早点的香味阵阵飘散,弥漫在周围
我开始被这种香味所诱惑,感觉刚才还恍惚的饥饿感此时变得清晰而真切
我下意识地站起了身,排在了人群的后面,成了他们其中
我有时免不了几个酒肉朋友要喝酒的,也免不了要醉生梦死,回家来时,总是三更半夜
女儿为此送了我一首诗,是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月黑霓虹闪, 天寒夜将明
铁门闻锁响, 风雪醉酒人
“宁静”在哪里?如何在大千世界中求得心灵的宁静?我在生活中探寻,也在中国文化的册页中寻求
渐渐地,我注意到,很多关于“宁静”的不同描述和理解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在自然与恬淡中保持着宁静;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在冷清与寂寞中守住了心灵的宁静
这些或许可以归结为文人的宁静,他们的宁静更多地源于心灵
而作为政治家的范仲淹、林则徐似乎境界更高,他们一个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个强调“无欲则”,胸怀在宁静中的分量便显得很重
再仔细想想,中国儒家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就包含着宁静的道理
它要求人们在境遇不佳时注重自身修养,坦然接受现实
而道家更将心灵的空明清静奉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庄子在《天道》中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虽然说,无为不是人生的积极态度,但道家所提倡的虚静恬淡还是有助于人们(特别是当代人)在尘世中保持自身良好、独立的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