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族清心醒脑的鸡豌豆凉粉 鹤庆民间美食,追求的是清淡宜人
当然要吃到这些,还需要有诚心,有耐心
令人非常痛心的是一些民间食品在不断地消亡着,还望有识之士,加以重视,开发利用
我们企盼这一天的到来,相信已经为时不远了
如今大家都深受“三高”食品(“三高”食品指:高脂、高胆固醇、高热卡)的危害,致使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在危害我们着的生命
所以,城市里便兴起了素食运动,下面就介绍一品鹤庆白族民间素食
在过去,鹤庆老城每条仄逼的小街里,都少不了有几个简易的凉粉摊,只用几块板子,或者一扇卸下来的木门板,搭就一个便摊,摆上一两盆黄澄澄、清爽爽、肥闪闪的鸡豌豆凉粉;四五个小瓶里,分别放着辣子面、麻子面、花椒面、胡椒面、盐巴面、大蒜泥、细葱花……总体来看,都是简简单单的几样用具和食品,可吃起来,那才叫味道呢! 用的醋,也是鹤庆醋厂用传统工艺手法酿造的漆醋,用的调味品也与工业毫无相干,都是鹤庆人在自家的菜园子里,只施农家肥,不打半点农药,不施半两化肥种出来的,那味道,只有吃了才说得上来
这鸡豌豆凉粉也是不同一般的
鸡豌豆顾名思义,就是将那豌豆的大小和鸡的眼睛大小差不多,有地方的人叫鸡眼豆,扁圆形的,属小春作物
这种农作物只能种在沙地里,土地比较贫瘠的荒坡上,是那种“种一葫芦,收一瓢”的绿色食品,亩产量还不足100市斤呢
做鸡豌豆凉粉的工序,也不是我们一般人想像的那么简单
要做鸡豌豆凉粉了,头天晚上,便用从西龙潭流淌下来的天然矿泉水,浸泡那鸡豌豆一夜,到第二天,鸡叫头遍的时候,便起来,用手推小石磨,“呼啦啦、呼啦啦……”地慢吞吞地磨成鸡豌豆浆,用一口大铁锅,烧一大锅同样的西龙潭天然矿泉水
水沸腾起来,将那用手推磨细推出来的鸡豌豆浆,倒入大铁锅里一搅,不用加任何添加佐料,颜色便成了嫩嫩的绿黄色,那天然的嫩绿黄色,娇嫩得让人都不敢去碰它
这样娇嫩的东西,就是不吃,看着也食欲大增啊
那简易的凉粉摊,因有了这种勾人食欲的娇滴滴的鸡豌豆凉粉,清冷的小街巷因此而热闹起来了
特别是炎热酷暑难耐的五、六月份,高原的紫外线晒得人头昏脑胀,走在火辣辣的街道上,又饥又渴,最好的去处,就坐在这种简易的凉粉摊上,来碗鸡豌豆凉粉吧,既解谗,也解渴,还解饥,下火,清热,醒脑……做个神仙也不过如此
翻山越岭的山里白族老大妈,几个月或者几年来一次鹤庆县城,也就来品尝一两碗鸡豌豆凉粉了
她们还用白族特有的绣花手巾,包来一包大白米饭,拌跟鸡豌豆凉粉,白里透着嫩黄色
这美食,恐怕天下任何一位有口福的美食家未必品尝过
来我们这里,不要忘了品尝民族饮食特制品,当一回赛神仙或者赛美食家哦!
记得我十岁那年,火把节前夕,母亲带我第一次上山
刚翻过面山,他就把我留在干爹家里,自己和几个同村妇女到后山砍柴
那年的冬天很冷,可你却让我领会,从来有一种货色,有一份和缓能让冬日的寒冬都不知所措那年,我十二岁,你四十二岁
天际中未曾透过一丝亮光,与
漆黑一片,刚从楼下的光明走上来,还不太适应这种模糊
我看到在它乡万分思念的故乡在低沉的雾气中如此安静的接受着新的一年洗礼,分外激动
但是除了黑什么也不看不到,我划开了一根火柴,看到院前挺立的两颗大树立在那儿,岿然不动--没有一丝风
我又划了一根火柴,点燃了那根爆竹的导火线
一阵轻烟过后,陷入了绝对的安静
望着江水萦绕着的两壁高山,心情江水般涌动
右手边不远处大江向西转弯的地方一个圆形的名叫巴玛拉的小山上,一尊观音塑像触动了我的眼睛
观音的建造者,是一位来自台湾的陈先生,据说他为了感激怒江籍的傈僳族太太为他生了儿子,来到太太的故乡,在这座小山上建造了观音像,并与太太居住在观音塑像旁一院深映在苍翠山色中的庭院里
但我猜测,这位祖籍福建,先祖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去了海峡对岸,至今已是陈氏在台湾九代传人的陈先生,远离繁华和尘嚣,来到这世界第二大峡谷,把根扎到这个谜一般深的大峡谷,所看中的,也许是怒江大峡谷的清幽和静谧
一位作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二十一世纪,怒江也许会成为在灰色建筑空间里生活得久了的人的理想“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