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祭奠逝世九十周年的爱国者蔡公松坡
他不代课,第一次与他接触是我办校刊请他批示,他欣然同意了,并给了我一此鼓励的话
于是我发现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沟通,他因此也知道了我经常写文章
第二次见他,是在校学生会,当时我正在刻字,他带着高校长找他,主要是因为我当时写了篇赞扬本校老师的通讯登在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高校长得知是位学生写的,便通过他来见见我
第三次见他也是最后一次见他
他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们闲聊了几句,他拿出一个大本子让我看,我翻开一看,感动得几乎掉眼泪,那一刻我终生也不会忘记,那是剪贴集,上面有很多是我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当时我自己还没有剪贴自己的作品呢!他的细心让我感到自己的重要,我第一次有了一种荣誉感
那天他给了我很多的赞扬和鼓励,临走时,他很认真对我说:“希望能够经常剪到你的文章
” 于是从那一天,我心中便有了一种力量,我开始发奋写作,在某些时候,就是为了这句话
毕业时,他调到了扬州烹饪学校当副校长,我很替他高兴,但同时我感觉好像缺少了一个知音
要将广东、浙江等地扶助大中小企业复职复产的有力办法和试验体味在世界实行,各地贯串本质、扬长避短、息息相通有无,真实做到世界“一盘棋”
二 我们教书的地方在一个偏僻的乡镇,全乡人口不足五千人,学校建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中间,学校正面是乡政府,背面有一条小河,它的上游建有一个比较大的水电站,是全乡唯一的算是比较正规的单位
那时候电站的工人是全乡人眼中的骄子,不光吃大白馒头白米饭住砖瓦房,还拿着很高的工资
让周围的农民想不通的是,他们干着那么轻松的工作,不就守一下机房嘛,凭什么享受那么好的待遇
更让人嫉妒的是有一年电站的股票上市了,每个职工分了几千块的原始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长上去了,每人腰里就揣了好几万块钱,电站工人好啊,难怪他们那么高傲,看人眼睛都是向上的
周围农民看不顺眼的还有乡政府的干部,成天呆在屋里不是喝酒就是打牌,干些什么嘛
农民有农民的看法,他们总是将自己和周围的人相比,越比就越生气
我当时见到的农民也许是中国最苦的农民,也是最苛刻的农民,他们对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也有不少的意见,不是抱怨没把他们的孩子教好,就是认为教师的假期太长了
你们真安逸哟,旱涝保收,天踏下来工资不会少你们一分,每年还有那么多的假期,我不只一次听见他们当面对我们这样说
现在想来,在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贫富差别如此悬殊,农民的心理能平衡得了吗?
母亲在麦子成熟的季节总会坐立不安,在麦子开花和叫嚷的日子里,在收割机轰鸣着开过原野和道路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得到她的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