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扶着母亲,沿河堤拾级而下,池塘莲花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眼前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荷塘
只见碧圆的荷叶重重叠叠,挨挨挤挤,像一把把小伞儿高高的挺立在水面上
朵朵红色的荷花,点缀其中,啊!好一幅赏心悦
18、爱,是一场天时地利的相遇
不需要等待,不需要准备
譬如权力
这是一个功利性极强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喧嚣的时代
蒙披了一层浮沙的权力,其内在的控制欲和专制欲,使得良知的存在受到挑战
胆大妄为者有之,中饱私囊者有之,无怪乎无权者的权利显得那般微小如芥
对一些人来讲,追逐权力,即使耗光了青春,累弯了脊梁,丧尽了廉耻也在所不惜
或许,他们原本就是权力的奴隶
他们的存在,宛如若隐若现的沙尘更加令人不安
如此,我们还希求得到什么启蒙呢?
“宁静”在哪里?如何在大千世界中求得心灵的宁静?我在生活中探寻,也在中国文化的册页中寻求
渐渐地,我注意到,很多关于“宁静”的不同描述和理解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在自然与恬淡中保持着宁静;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在冷清与寂寞中守住了心灵的宁静
这些或许可以归结为文人的宁静,他们的宁静更多地源于心灵
而作为政治家的范仲淹、林则徐似乎境界更高,他们一个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个强调“无欲则”,胸怀在宁静中的分量便显得很重
再仔细想想,中国儒家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就包含着宁静的道理
它要求人们在境遇不佳时注重自身修养,坦然接受现实
而道家更将心灵的空明清静奉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庄子在《天道》中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虽然说,无为不是人生的积极态度,但道家所提倡的虚静恬淡还是有助于人们(特别是当代人)在尘世中保持自身良好、独立的品行的
在福州之后,进入竹门,进入东路
那个Daozhusilou,陈周先生还提到他说“这很简单”,我认为它更像是一个掌握外部图像的所有者
也守卫,有竹子后面的第一个小花园,它位于春晖的房间面前,不大,不小心错过它
然而,守卫仍然有意的主人,并且细鹅卵石和碎片的吉祥模式蔓延
既然是一个花园,它就在墙壁下,墙壁堆积了几块假山石,石树是树木,一个是琼花,一个是一个bac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