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无论如何绕不过嵇康,也绕不过聂政,甚至绕不过蔡邕,抑或连朱权都绕不过去
《广陵散》沉积了太多的史事、典故,沉积了太多文人骚客的解读和气息,这些气息沉郁、厚重、压抑住性灵的本性,也压抑住了嵇康性情的本质;应该的是自然流露,不是苦吟,嵇康也早就肯定又肯定,音声来自自然,它与喜怒哀乐无关
误读因了聂政刺韩相(或者韩王,史实从来和传说相生相伴)的故事,因了它长久地纠缠,再加上蔡邕的解说,让《广陵散》定了性——反抗、愤怒、杀伐……而我听了百遍仍然不懂,是真得不懂;我不懂的缘由,表面层次的理由很简单,古琴和古筝,同曲弹奏,风格迥异
听了古筝,我也承认,定性的《广陵散》未尝不可,朱权给它的小标题也未尝不对;但,实质不是如此,嵇康的《广陵散》也不是古筝
我忠实于自己的感觉,我只相信自己的感悟
我赞同,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读书
我只上了一年学堂,就回家帮父亲干农活
放牛,养鸭,种田等我都干过
我感到生活太苦,我知道只有读书考学才能跳龙门
到了我19岁那年,母亲又生了个儿子
我暗暗发誓:我再苦再累也要把弟弟培养成才
于是,我任何农活都不要弟弟干,只要他一心一意读书
可是他高中都没考上
我借了一些钱,找了好多人才把他送进县一中读书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
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白老房其实并不老,今年不过39岁
按领导干部用人规定,老房还是正儿八经的“青年干部”呢
老房是那种性格特别随和的人,校长、主任叫他“小房”,刚上班的小青年叫他“房老师”,过了段时间熟悉了,又转而称呼他“老房”
作为老师,老房的课上得最棒了,对学生又和蔼,因此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有的学生有些心里话,不愿与家长说,竟会向他和盘托出
老房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大专生
1984年,师范毕业的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懵懵懂懂地被分配到了这个小城的一所煤炭子弟学校
随后的生活极其平淡,上班、结婚、生子……人生一路走下去,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子,也变成了一个年届不惑的父亲了
这期间,学校的同事要么当了校长、主任等领导,要么调到他处另谋高就,还有的不甘守清贫,下海经商了
只有老房还在每天重复着家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还在每天忙着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让一些人不屑一顾的“琐事”
有好心的同事提醒他说,你年龄不小了,过年、过节也得走动走动,没事时多到领导那里“汇报汇报”,总不能当一辈子穷教书的
听到这话,老房就会生气地骂道,娘的,我就不认这个理,我老娘在乡下平时连个鸡蛋也不舍得吃,我怎么会给“他们”送礼?!想想也是,老房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至今仍一个人住在乡下,多则一个月,少则两个星期,老房总会揣上百十元钱坐上四个小时的慢车,回乡下看望年迈的老母亲
其实,老房并不是每天每时都在默默无闻地教学、兢兢业业地工作,有时他也会在办公室里发一通牢骚,有时也会骂上几句娘:什么校长整天忙这事、忙那事,就是不问教学;什么认真工作的老师常挨批评,不备课、不好好上课的人却深得领导宠爱;什么上面喊着“减负、减负”,星期天却照样要学生加班,考试的时候还要给学校排队、给老师排队……骂到动情处,老房的脸就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一动一动的
可说归说,骂归骂,牢骚归牢骚,只要上课铃一响,老房仍会夹起教本急匆匆地向教室走去;每天晚上学校里空无他人了,只有老房一人还在加班、批改作业;星期天一大早,他仍会骑着那辆破自行车,早早地到校给学生补课……现在是第二十个教师节的深夜零点,想着节日里得不到鲜花、得不到掌声、得不到奖金的老房,说不定这会儿还在灯下批改着那厚厚的一摞作业,睡不着觉的我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王昌龄,一个不走运的文人,一行泪就像这条沅江,淌在湘西
一个初唐“七绝圣手”,因作《梨花赋》遭人中伤,被谪贬至极为偏僻的五溪蛮地,做龙标慰,一个比七品芝麻官还小的官
每天的忧伤像沅水
无穷无尽
绵绵不绝
可是,他还是幻想着有朝一日皇上开恩,让他升迁,在送同样遭贬的崔参军到更远一点的龙溪时,赠诗曰:“龙溪只在龙标上,秋山孤月两相向
遣谪离心是丈夫,洪恩共待春水涨
”望着山,春山变成秋山,再变成春山,又变成秋
望着月亮,月亮圆了,又缺了
山还是这样的山,月还是这样的月,几十年过去了
直到安史之乱,才找到机会回归故里长安,却被刺史闾丘杀害,至死没有等到“春水涨”